利辛快讯 发表于 2013-8-2 13:43:55

利辛县巩店闫学红,被亳州市评为“孝老爱亲”好人

       素有“阜阳第一大孝子”之称的闫学红,数十年如一日孝敬奶奶的事先后被《安徽日报》《安徽老年报》《安徽法制报》和阜阳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报道后,7月19日被亳州市评为6月份“孝老爱亲”好人。

    闫学红是利辛县巩店镇人,自幼是孤儿,是年迈的奶奶把他拉扯大的,只有十几岁的闫学红就撑起了一个家,长大成人后,就开始孝敬奶奶。

    1999年,闫学红从农村到《阜阳日报》打工,就把八十多岁的瘫痪奶奶接进城里孝敬,他十几年如一日地悉心照顾,直至奶奶90多岁自然去世。为此,阜阳电视台为其拍了一集《带着奶奶去打工》的专题片。

    闫学红在照顾好奶奶的同时,业余时间喜欢看看书,时间久了,就萌发了写作的念头,做起了作家梦。试想,一个仅初中文化的农村人,想进入令人想往的文学殿堂,谈何容易?可闫学红为了心中的梦,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他忍耐住清贫和寂寞,在布满荆棘的文学道路上苦苦地追求,艰难地跋涉……

    八十年代末,原巩店乡党委得知闫学红的事迹后,就聘他为乡通讯报道员,并多次出资让他参加上级新闻单位举办的新闻写作培训班学习。从此,闫学红在乡党委政府的培养下,其写作文水平进步很大,上稿量越来越多。

    1998年5月16日利辛县委宣传部及县文联在巩店镇举办了“闫学红作品研讨会”。会上,时任阜阳市文联副主席万文艺说:“闫学红了不起,他能有今天,除了他个人的努力外,与巩店镇党委政府培养是分不开的。今天镇里又出资为闫学红一个农民召开这样规模的研讨会,更是了不起!”

    1998年底,阜阳日报创办《京九周末》,闫学红被聘为报社的专职记者。从乡镇通讯员,到党报记者,闫学红这一转变,也就因此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

    闫学红进城前夕,就动员奶奶和他同去,可奶奶死活不同意,说现在自已还能动弹,到了真不能动弹时再说,只要你常回来看看我就行了。

    闫学红进城的头一年多,每逢周五下午,雷打不动回家看奶奶,周一上午再返城。每次回家,都给奶奶带上礼物,返城时,不仅把奶奶一周吃的喝的用的备齐,还给奶奶一些零花钱。

    一次闫学红正欲回家看看奶奶时,利辛县文联打电话让他周末去参加一个文学笔会。这下可把闫学红给难住了,不去吧,人家邀请了,去吧,放心不下家中的奶奶。后来在人家的一再恳求下,闫学红只好答应。

    闫学红回家时得知,他没回家不当紧,可急坏了家中的奶奶。奶奶担心他曾两天不吃不喝,多次让邻居到村部给他打电话,可报社值班人员告知没见到闫学红。

    奶奶仍流着泪对闫学红说:“要是你还不回来的话,我都活不成了。你该回来不回来,我心里是一会不得一会,心是一天到晚的慌。”

    通过这件事,闫学红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把奶奶接进城,再也不能让80多岁的奶奶为他担心了。

    阜阳电视台获悉闫学红带奶奶进城打工的消息后,就前往闫学红家拍摄了《带着奶奶去打工》的电视专题片。此片播出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热的反响,随之,省内外数十家媒体先后对闫学红孝敬奶奶的事给予了报道。

    从此,闫学红就有了“阜阳第一大孝子”的美称。

    2001年初的一天,闫学红带奶奶去火车站准备坐火车回家筹办自已的婚事,奶奶却在站台上没站稳脚坐在了地上。从此,她再也站不起来了。

    闫学红即忙婚事,又把奶奶到医院医治,可医生不敢给一个90高龄的老人手术。

    奶奶瘫痪后,因其妻远在宿州工作,照顾奶奶的担子自然全落在闫学红一人身上。

    人常说:“床前百天无孝子。”而闫学红几年如一日侍奉瘫痪在床的奶奶,直至奶奶自然去世,这绝非一般人所能做的?

    据闫学红说,在奶奶瘫痪期间,他无论工作多忙,无论多累,从不让奶奶受一点罪。尤其到了冬天,闫学红怕奶奶冷,就用四个盐水瓶装上热水,分别放在奶奶的两脚和前胸后背,每两个多小时换一次,一昼夜下来就是好几十瓶。每逢天气降温时,闫学红就与奶奶同睡,用自已的身子为奶奶取暧。(丁保峰、温剑)-中工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利辛县巩店闫学红,被亳州市评为“孝老爱亲”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