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快讯 发表于 2018-8-9 22:44:15

利辛县宋圩村:小龙虾“翻”出大财富

  一排排铺满白色塑料薄膜的水池里,走进一看水波在一层一层的波动,稍微带点动静,可以看到里面的泥鳅翻动着泥土,水面咕噜咕噜的冒着泡,一只只龙虾冒出头正在水池旁晒太阳。在利辛县宋圩村,这一只只小水产正是这里人民脱贫的“法宝”。


阚疃镇宋圩村扶贫养殖产业基地

  “刚开始对这里充满了新鲜感,觉得扶贫没有想象中困难。”这是2017年4月宋圩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孙健第一次进村时,对村里的第一印象。

  然而,驻村之后,孙健才发现原来扶贫工作没有自己想的那样简单。宋圩村处于“鸡鸣三县”的偏远村,站在地头可以遥望凤台、蒙城、利辛三个县。另外,宋圩村位于茨淮新河与西淝河交汇处,地势低洼不平,下雨易涝。

  宋圩村共有1414户,4936人。2014年建档立卡时有贫困户202户,贫困人口570人,贫困发生率达到11.55%

  怎么让贫困户脱贫?孙健和扶贫工作队的同事们,开始外出调研,决定利用宋圩村的地理优势发展水产养殖业。

  “我们这里的水质养出来的泥鳅个头特别的大,一些大的母泥鳅可以作为中药出售。还有我们池塘养出来的鱼啊!煮熟之后抖都抖不烂,韧性特别好……。”说到这里,基地的老板马广跃从一边的水盆里捞出了一些活蹦乱跳的大泥鳅给大家看。


养殖基地里的泥鳅

   马广跃原来在青岛经营宾馆用品,赚了一些钱后决定回乡创业。回到村里,他一时间不知道从哪下手。和村里来的扶贫工作队商量之后,又参加了利辛县扶贫局举办的致富带头人培训。最后大家商量决定,利用地势特点在宋圩村发展水产养殖业。

  随后,马广跃和扶贫队工作人员们一起去阜阳养殖基地学习养殖经验。并且,请专业人员对茨淮河和西淝河的水质进行提样检验,发现这里的水质适合养殖泥鳅、龙虾等水产。

  马广跃在村里的帮助下以每亩800元的流转费流转了110多亩的土地,用挖掘机将地势低洼处挖成池塘,将稍微平点的地填上土成为耕地,开始发展水产养殖业。

  那么这些龙虾、泥鳅们除了吃专门的养料,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可以喂养它们呢?既可以出售又可以当养料降低成本。马广跃四处咨询,最后决定在水塘上面的耕地种冬瓜。冬瓜对温度适应性强,比较耐旱。因此,在这样一个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的村里种冬瓜是再适合不过了。

  当一颗冬瓜达到30斤的时候,就可以采摘了。马广跃将采摘了的冬瓜以每斤6毛钱的价格出售给北京的经销商。每亩产量2万斤,56亩的冬瓜地产量可达110万斤。

  “今年的螃蟹也将会大丰收,有8万只成活,能卖到200万元。”马广跃笑着对凤凰网安徽说到。到收获的季节江苏的经销商就会过来收购,咱们基地的螃蟹都供不应求。

  去年,我们还从外地购买鱼苗。今年,我们已经能够自己培育鱼苗了。并且我们培育出的鱼苗供大于求还可以对外出售。马广跃走到冬瓜地里指着一位正在吊冬瓜的大姐说到,这位宋大姐是村里的贫困户。之前,育苗需要人手的时候她也会来育苗。现在,不用育苗就来吊冬瓜。

  不管是冬瓜地和还是池塘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每到需要人的时候这些贫困户就会到基地来务工,每天70元。“丈夫脑出血不能干活了,家里就靠我一个人。现在,家里的2亩地以一亩800元流转出去了,我常年在基地这边育苗、除草、种瓜……一个月也有两三千的收入”宋大姐一边绑着冬瓜一边说到。


正在吊冬瓜的宋大姐

  在养殖基地的带动下,宋圩村现在的贫困户只剩下14家,贫困人口40人。贫困发生率已经降到了0.81%。2017年11月,顺利通过安徽省第三方评估,实现贫困村出列。

  “宋圩村扶贫养殖产业基地已与13户贫困户家庭签订了常年劳务协议,繁忙时可带动70多人同时短期就业,贫困人员长期务工的每年工资性收入可达1.2万余元。同时,合作社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23户贫困户62.5亩土地,每年可为23户贫困户稳定增收共计5万元,有效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孙健对凤凰网安徽说到。(凤凰网安徽频道,文/许欢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利辛县宋圩村:小龙虾“翻”出大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