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快讯 发表于 2012-10-27 13:54:44

利辛历史名人—孙万林

  孙万林(1843~1905),字寿卿,利辛县孙集镇孙小寨人,清末将领。

  一、声威与身世

  甲午战争,震惊中外。北洋水师爱国将士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实在是震撼人心。而陆军广大官兵英勇杀敌、不屈不挠的抗敌御辱精神,却鲜为人知。孙万林就是一位深受威海人民拥戴的著名陆军将领。至今,他那抗倭御辱以少胜多的光辉事迹还在家乡父老乡亲中传颂着。

  孙万林,字寿卿。出生在安徽省利辛县孙集镇孙小寨村。其父孙焕以种地为主,兼做裁缝手艺;其位纪氏主要料理家务,有时也卖烙馍。一八四三年。孙万林来到人世,在兄妹五人中排行老三。万林幼年个性倔犟.爱习刀枪。安徽淮北有句俗语:“逢三必跳”(意要老三多半性格别扭、聪颍)。父母也戏称他“三倔子”,其实这是爱称。刚到人伍年龄,他就踊跃报名参军。可是,因为个子矮小,三次报名皆未被录取。男儿未泯报国志,不达目标誓不休。同治初年(1862),十九岁的孙万林执意辞别父母.离开老家,独自到山东德州.投营参军。终因意志坚强而被录取,隶属嵩武军张曜麾下。

  二、从农民到武功将军

  孙万林从军后,作战勇敢,旋提升为外委(清代编外低级军官),不久升为统领。张曜任河南布政使时,为御史刘毓楠以“目不识丁”参奏。孙万林由此警悟,欲成大器,必须读书。从此,他发愤攻读,手不释卷,由是文墨渐通。加之他为人豪爽,机智果断,骁勇过人,尤其是作战时,能身先士卒,披坚执锐冲锋陷阵,屡建奇功。因此,他很受部下的拥戴和上级的器重。数年之间,他就由外委、统领升任总兵,加提督衔。

  同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日,三十岁的孙万林荣膺同治皇帝颁赦圣旨的殊荣。圣旨称赞孙万林“为宁夏肃清案内出力,赏授尔为武功将军,锡之诰命。”孙万林之妻严氏因此也被封为诰命夫人。圣旨至今还较完好地保存在我县文化局。

  光绪十年(1884),孙万林率军随张曜入京负责疏浚皇城北城河。光绪十二年,复从张曜勘查整修山东河工。张曜任山东巡抚后,命孙万林驻守烟台石灰窑(又名“世回尧”。据碑文记载及附近老人回忆,明代某皇帝至石灰窑视察驻军,嫌此名不雅,遂更名为“世回尧”。“取世道回到尧舜和平时代之意”。)附近,负责修筑烟台宁海州至威海卫西山口道路。数年问,孙万林率军开通山道九十华里,修桥五十三座,功劳卓著。

  三、以少胜多扬国威

  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山东半岛局势聚然紧张。次年一月二十日,三万四千六百名日军从荣成附近海滩登陆,矛头直指荣成。此时,山东巡抚李秉衡急令孙万林部,指挥嵩武中军右营兼招募福字三炮队,驻守威海之荣成,策应先行抗日部队。军情十二万分危机,孙万林接电迅即率军踏雪东进,在羊亭遇到从荣成溃退而来的阎德胜,绥军首领刘澍德也奉戴宗骞之命率两营人马前来助战。三股清军兵合一处,由孙万林统一指挥。

  一月二十二口,孙万林得知日军占领荣成,并已向西进犯。孙万林召开了紧急会议,对刘树德部和阎得胜部分别作了部署,决定由自己率部在白马河西岸伏击西犯之敌。一月二十四日,日军骑兵行至白马河东岸,突然遭到孙万林骑兵侦探的伏击,被击毙一人,便不敢冒然前行。傍晚,日军得知清军兵力不足,便派出一个大队和一个中队的步兵,摸黑向白马河东岸蠕动。早已埋伏在此的孙万林部,趁敌人立足未稳.立即发起猛攻。日军对地形不熟,只好打着探照灯照射进攻目标。

    孙万林手下多是刚招募来的新兵,手中拿的又是旧土枪和老前膛来福枪,一时被日寇的灯光战术弄慌了神儿,眼睛被强光照得奇痛难耐,无法瞄准射击,纷纷大叫:“不好,倭兵厉害!"孙万林蹭地一声纵身而起,朗声鼓舞士气:“弟兄们,洋鬼子不可怕,利用倭兵的灯光,打他个措手不及!"孙万林喊着,首先在临地工事掩护下,巧妙利用日寇的行军探照灯光,奋不顾身地开枪连续射去。枪声响处,日本鬼子一个个应声倒地。众士兵见主将镇静地把几个入侵者撂翻在地,也纷纷开枪还击,刚才的慌乱情绪一扫而光。与此同时,小钢炮"愤怒发言",一颗颗炮弹在鬼子群中开花爆炸,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寸步难进。激烈的阻击战进行了近两个小时,日军被打死一名军官、百余名士兵,三名官兵当了俘虏,孙万林部仅一名哨官受伤,一名马夫中弹牺牲。

  白马河之战是甲午战争中陆军将领孙万林以少胜多的首例。日军第一次受到如此重大打击,入侵的嚣张气焰锐减。在初战获胜扬我国威的形势下,阎刘两部理应密切配合正面战场,协同作战,给入侵之敌以毁灭性的打击。然而,阎部却不战而退,率先撤走。刘部先是按兵不动,继而借口上司有令调回,也撤军西退。孙万林率一千二百余入孤战无援,不得已撤出阵地,移驻羊亭以西孙家滩一带。这时.孙万林带领部队,不顾人困马乏,冒着严寒,继续日夜赶修工事,准备再战。

  自荣成失守和自马河阻击战后,威海卫陆路战情每况愈下。巡抚李秉衡心急如焚,他严厉指责“各路退缩者不止一人,而以阎得胜为最怯”。因此,电饬孙万林,“阎得胜临阵退缩,即军前正法”。此时,日军已进逼羊亭,孙万林考虑,临阵斩将于稳定军心不利,暂未按电令去办。

  一月三十日,孙万林探知日军来犯,决定:李楹部为右翼,预防敌人迂回和包抄;阎得胜为左翼,预防口军直插威海卫,并时刻准备接应正面战场;自已率军防守孙家滩村东的羊亭河长堤,正面堵击敌人。

  二月一日是旧历正月初七。天寒地冻,北风呼啸.漫天大雪。日军过河以后,直向孙家滩东面的护河大堤扑来。这时.埋伏在护河大堤树丛中的一千二百余人,在孙万林的指挥下,用步枪和抬杆勇猛射击敌人。只见日军一排排倒下去,可就是冲不上来。在七、八个小时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以少胜多.击毙敌军五百余人,缴获枪械479支,中国军队仅伤亡87名。双方炮声不断,战斗十分激烈。阎得胜见日军炮火凶猛,便下令西撤。孙万林两面受敌,不敢恋战,与李楹部连夜撤至酒馆集。二月二日上午,孙万林在洒馆集隆幅寺召开各军将领紧急会议,阎得胜被擒,当日军前正法。二月三日,威海卫失守。万林奉命在宁海、文登一带袭扰敌人,屡有战果。二、三月问,先后光复宁海、荣成、文登三县城。进驻文登后,将原部改为东字正军五营。

  甲午战争中,白马河前哨战是中日陆军在山东半岛的首次接仗,也是日军入侵山东半岛后遭受的第一次打击。这次战斗虽然只是清军的一次小胜,但它创造了中日甲午战争中以少胜多的战例,大长了中国人民抗敌御辱的志气,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在威海人民的心目中树立了不朽的历史丰碑。山东巡抚李秉衡在致张之洞的电文中亦称:“兵固单,尤苦死将,前敌敢战之将,仅一孙万林”。

  四、化干戈为玉帛,巩固民族团结

  甲午战争后,孙万林没有因杀死有功得到嘉奖,反而遭受了不白之冤。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孙万林率部驻平度县,归军统夏辛酉节制,因涉嫌阎得胜临阵脱逃案被革职,发往军台(设在新疆、蒙古一带的邮驿)效力。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正月,山西巡抚奏明其冤,赦孙万林回充武卫中军前路前营,任管带。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孙万林改任武卫中军前路统领,恢复原官衔,率军攻打东交民巷外国使节驻地,后改任陕西河州镇总兵。同年十二月,慈禧太后西逃,孙万林护送至大同,改授南阳镇总兵。

  光绪三十年(1904),孙万林当了南阳镇三年总兵后,在“勤政为民,地方安谧”的赞誉声中调四川松潘镇任总兵。此间,其弟兄曾去探望,孙万林煮菜汤吃,兄弟共忆往昔之苦。次年六月,川藏边境“苗夷作乱,川军无动”。孙万林在总督锡良面前从容地说:“苗夷小丑,罔知国家威德。万林不敏,窃以三寸舌贤于十万师也。”锡良立即命令他代理建昌镇总兵。孙万林抵建昌后,立即下令解除禁严,遂带随从两名,星驰入藏。见藏酋后,万林慷溉激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剖析利弊。藏酋大喜,遂罢兵议和,巩固了民族大团结。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避免了一场血战、内耗。

  归川途中,出于年老体裒,旅途劳累,身染瘴毒。回衙延医诊治,未果。病中,孙万林仍坚持行政为民,竟死于公堂之上,享年六十三。

  噩耗传出,满城百姓无不悲恸。总督锡良也悲伤地说:“万林威镇苗夷,何天夺之速也?”赠银三干两,供治丧。

  孙万林是清末一位著名爱国将领,对国家和民族作过出色贡献,不愧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是利辛人民的骄做,是亳州人民的骄傲。他的英雄事迹,一定会名垂青史,激励后人。(利辛论坛整理)



利辛快讯 发表于 2012-10-27 14:17:51

历史相关:

①、孙万林墓地就在利辛县孙集镇叶马刘庄,不过已经被文革的时候破坏了;

②、孙万林涡阳县的孙公馆,旧居现已破烂不堪;

③、文革时划地主的时候同一寨里的人没有均孙万林家的东西,都给外村人均去了。孙万林的儿子划为地主58年饿死了,同一寨子的人帮他们除了的后事,孙万林有5个孙子,大孙子的事情不多,媳妇前几年死在东北,二孙子解放后去劳动改造了媳妇也离他而去了,老三,四,五,分别在东北和芜湖。

④、孙万林的祖籍在山东,明朝中期移民到涡阳南,后来到孙小寨的,孙小寨分前庄和后庄,前庄就是孙万林还有以前帮孙万林种地的人,后庄就是当地的老户人家,称后庄人是老蛮王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利辛历史名人—孙万林